有應公
有應公

轉個彎遇見神:台灣鄉間「有應公」的逆襲傳奇

藏在鄉野間的靈驗傳說:你所不知道的「有應公」

想像一下,你正騎車在台灣的鄉間小路,兩旁是綠油油的稻田。轉過一個彎,你可能會瞥見路邊有座小小的、顏色深邃的祠廟,它不像大廟那樣金碧輝煌,卻總有幾炷清香繚繞。

祂是誰?

有應公、萬善爺、百姓公、金斗公等,是台灣民間信仰中一類非常獨特的神明。祂們並非歷史上的英雄或名人,而是指那些無主孤魂,即無人祭祀的亡魂。人們因同情其遭遇,或希望祈求平安,而為其修建祠廟、加以祭拜。那後來為什麼叫「有應公」呢?這就要說到祂「逆襲」的故事了!這些被妥善安頓的「好兄弟」們,或許是心懷感激,或許是終於有了「編制」,開始展現出祂們的神通!許多信眾願望常常奇蹟般地實現了!於是,一傳十,十傳百,大家發現這位「好兄弟」簡直是靈驗無比、有求必應!「有應公」、「萬應公」的名號就不脛而走,從一個需要被救濟的孤魂,晉升成了一位能幫人解決困難的「地方守護神」。

其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• 無主屍骨:包括古代的戰亂罹難者、土匪、無名屍、路倒屍等。

  • 渡台先民:特別是清朝時期,許多漢人冒險渡過黑水溝(台灣海峽)來台開墾,不幸在途中或開墾初期因疾病、衝突、天災而客死異鄉,成為無主孤魂。

  • 洗骨習俗(二次葬):早期漢人移民有「檢骨」的風俗,會將先人的遺骨取出清洗後放入「金斗甕」中重新安葬。有時會發現無主的金斗甕,人們便將其集中供奉,故有應公廟也常被稱為「金斗公祠」。

名稱與稱呼

有應公有許多不同的稱呼,反映了其不同的來源和特性:

  • 有應公處於陰廟與正神之間的過渡地帶,強調其「有求必應」的靈驗特性。

  • 有應媽:是對女性無主孤魂的尊稱。

  • 萬善爺通常指大規模的集體埋葬。最經典的例子是因戰爭、大瘟疫或船難而造成的「萬人塚」。祂代表的不是單一靈魂,而是成千上萬的集體亡靈。因此,「萬善爺廟」神格一般較高,更接近正神,常是地方信仰中心,規模通常比一般的「有應公廟」來得大。

  • 百姓公:意指其屬於全體百姓共同祭祀,非屬特定家族。

  • 大眾爺:通常指規模較大、供奉眾多無主孤魂的祠廟,有時被視為陰間的地方官或警察,管理這些孤魂。

  • 金斗公:源自於盛放屍骨的「金斗甕」。

有應公是陰廟還是正神?

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,也反映了民間信仰的彈性。一般來說:

  • 初期/小祠:被明確歸類為「陰廟」。

  • 靈驗後/大廟:如果某座有應公廟非常靈驗,香火鼎盛,經過長時間的祭祀和官方(如地方政府)的贈匾褒封,其神格可能會提升,逐漸被視為「正神」,如新北「石門十八王公廟」、台中「大里七將軍廟」、嘉義「大林大眾爺公廟」、

    台南「中西五妃廟」、高雄「苓雅寮聖公媽廟」等

有應公信仰體現了漢人社會「人死為鬼,鬼有功而為神」的觀念,融合了對無名先民的哀悼、對超自然力量的敬畏,以及祈求平安的實用主義。它不僅是宗教信仰,更是台灣移民開發史的見證,承載了先民渡海開墾的艱辛記憶與互助精神。在祭拜時,了解其背後的歷史文化與正確的祭拜禮儀,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,下次你再看到路邊那座小小的有應公祠,不妨在心裡打個招呼。它不只是一座陰廟,更承載著先民「人飢己飢,人溺已溺」的互助精神。它見證了台灣開墾史的辛酸,也從一個悲傷的故事,轉變成了一個充滿溫情與希望的傳奇。

如何拜有應公?

拜有應公,跟拜關公、媽祖這些「正神」有點不同,充滿了人情世故的智慧:

一、祭拜時間

  • 時辰建議避免在日落後進入陰廟,因陰氣最重的時段容易招惹不乾淨的靈體。建議在上午或中午陰氣較弱時參拜,以保平安。如果是求偏財或特殊行業有些人會選擇夜間祭拜。

二、祭拜地點

  • 廟宇:供奉有應公、萬善爺、百姓公等的祠、廟

三、準備供品

  1. 茶、酒:各三小杯

  2. 水果:水果數樣。

  3. 飯菜:簡單的飯菜數樣。

  4. 香煙、檳榔有些信徒會將點燃的香煙用來敬奉

  5. 其它:各式包裝食品飲料

  6. 紙錢:一般陰廟----刈金、小銀、經衣。

    神格後的陰廟----壽金、刈金、福金、大銀

注意事項:

  • 避免幼兒或氣場較弱的人前往。

  • 不要在陰廟中隨意許下重願或亂說話。

  • 態度要保持恭敬,不可輕佻嬉鬧。

  • 由於屬於陰廟祭祀,有些比較謹慎的信眾在回家前,會到人多、陽氣旺的地方(如便利商店、超市)繞一下,避免直接回家。回家後也可以簡單用艾草、芙蓉葉洗手洗臉,去除穢氣。

有應公供品
有應公供品
  1. 上供

  2. 點燭(廟方有供則省略)

  3. 神前獻茶、酒(廟方有供則省略)

  4. 焚香迎神(有天公爐者先焚香朝天祭拜)並祈求平安

    祈願文參考

    有應公/萬應公/百姓公/眾位英靈,信士/信女○○○,歲次○○年○月○日生,現住○○○(詳細地址),誠心敬備香燭、茶酒、果品、金銀紙帛,虔誠禮拜有應公等孤魂眾等。惟願,有應公慈悲,神通廣大,威靈顯赫,保佑信士/信女身體康泰、事業順利、家庭和睦.......(祈求事項因人而異)。信士/信女虔心祈求,必當答謝神恩,決不食言。(說明如何還願,例如:備辦豐盛禮品、添油香、捐獻金牌等)

  5. 擲筊以問有應公之降臨

  6. 有應公既降,有祈禱於有應公者,擲筊以請示(一邊擲筊一邊唸欲祈求的事,並許下答謝的報酬)

  7. 香燒至三分之一時,擲筊,問有應公是否餐畢。

  8. 如餐畢,雙手捧持金紙拜供有應公

  9. 燒金

    • 一般陰廟----刈金、小銀、經衣。

    • 神格後的陰廟----壽金、刈金、福金、大銀

  10. 奠酒,將酒灑於紙灰上 ( 未供酒者則省略 )。

  11. 撤供。

有祈求任何事情的話,要說清楚心願達成之後,會用什麼方式還願;如果真的達成了,一定要按照當時說的去還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