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開城門、審亡魂」——台灣「打城」科儀的陰間司法儀式
破獄、解冤、封城——一場『打城法事』的生死對話
「打城」又叫「打枉死城」、「打城法事」、「打城科儀」是民間信仰、道教與佛教文化中的概念,指非正常死亡(如自殺、他殺、意外等)的亡魂停留在陰間場所─枉死城,相傳這些亡魂因陽壽未盡或怨氣未消,無法輪迴轉世,需在枉死城中等待超度或因果了結。打城目的是請東嶽大帝、城隍爺、王爺或地藏王菩薩「開城門、審罪魂、超渡亡魂」,也能討公道、伸冤、化解冤怨、破煞。常見於:喪事(普渡亡魂)、廟會(驅邪鎮煞)、化解冤親債主、農村除煞、安宅鎮宅。
所以「打城」就是:
召請神佛開審,登記在冊。
讓無主孤魂有歸處、避免為禍人間。
藉法事安撫孤魂、化解冤怨。
有時也帶「公審」意象,象徵討回公道。
「打城」常見場合
亡者喪事超渡(避免亡魂為厲)。
家宅或村落驅邪鎮煞。
有人被認為「卡到陰」或「犯煞」。
化解冤親債主。
廟會或普渡時的科儀。
城門不是哪裡都能亂開,要看地方主神同意。所以請道士選地點時,會看風水、看地理、看主神同意。道壇也會用符令「劃界」,確保陰陽分明,避免「打完城,陰魂沒關好」跑進別人家。中南部與北部的做法略有不同,細節上會因地方習俗、廟宇傳承而有所變化,但核心目的都是為亡者解除一切執念與苦難,安慰家屬,並促進社區的集體療癒與文化傳承。
在民間信仰和道教文化中,「打枉死城」是指通過法事幫助枉死亡魂脫離陰間苦難、早日超生的儀式。以下是傳統道教及民間常見的超度流程(具體做法可能因地域、門派而異),以下是相關內容的整理:
一、祭拜時間
農曆七月普渡:七月初開鬼門不打城,七月中旬以後才「打城」,目的是收伏孤魂、安撫好兄弟,先請陰魂、後超渡。
喪事科儀:頭七、三七、五七、尾七、百日、對年,專門為亡者超渡。這種是「私人」為亡者辦 ,日子常由法師道士根據亡者八字、家屬生肖擇定。
廟宇普渡、清明、冬至:若辦法會也可安排打城。
化解煞氣、鎮宅:家裡出狀況(卡到陰、犯煞), 特別請道士看日課挑陰陽兩利的日子打城。
打城時辰:
○ 日落以後 → 午夜前,因為陰魂夜間活動,傳統說陰氣旺,請得到魂。
○ 部分法師會在深夜 →「子時」(23:00–01:00)舉行· 被視為陰陽交界的時間。
○ 也有白天打城的,如果主神允許,特別是喪事或廟會。
二、打城地點
廟宇:最正式,神明鎮場,尤其是東嶽大帝是主神 ( 佛教則為地藏王菩薩 )。有些大廟一年會有定期打城法會,普渡時加開「打城」場次。優點:神明鎮場、香火旺、氣場強。
家宅:針對家中煞氣或陰魂纏身。若是針對「家裡犯煞」、「冤魂纏身」、「祖先未安」才請法師到家裡打城。法壇設在家門口或院子,也有人會在空地搭棚。
墓地、靈堂:專超渡亡者。若是專為某亡者、先祖、無主孤魂,法壇就設在墳前或墓園空地,常見在喪事尾七、百日、對年等超渡法會裡,目的是「就地審魂、就地超渡」。
公共空地:大型普渡、村落法會大型普渡或村落聯合法會,租用空地、田間埕地、廣場,會搭棚設壇,擺陣請神,特別是農村、沿海漁村,每年農曆七月普渡時常見「打城」節目。
水邊:超渡水鬼、水厲部分地區專門為「水死孤魂」或海上亡魂 , 在河邊、港口設壇打城。
靈堂、殯儀館:辦喪事時的超渡科儀裡,也可以「打城」。在靈堂內外設法壇,請神明「點名審魂」 特別是傳統道教喪禮裡「破地獄」「打城」是重要段落。
三、準備供品
打城供品主要分兩大類
供神的,給神明、判官、陰兵差役。
祭亡魂的 ,給孤魂野鬼、超渡對象。
拜神的供品
酒三杯
茶三杯
清水三杯
三牲:若場面正式· 豬、雞、魚(或其中一牲也可)· 供神時用。
紙錢:
· 壽金、刈金 →給神明用。
· 往生錢 → 給陰差和亡魂。
水果三或五樣:蘋果(平安)、香蕉(招福)、梨子(離災)、橘子(大吉)、葡萄等。
祭孤魂的供品
飯菜:數樣,葷素皆可, 傳統喪家或普渡多用素菜。
三牲:香腸、雞肉罐頭、魚罐頭。
水果三或五樣:蘋果(平安)、香蕉(招福)、梨子(離災)、橘子(大吉)、葡萄等。
發粿、紅圓(發財、好運)。
甜點、餅乾、糖果:給孤魂野鬼吃,安撫和「請吃甜」。
貢品桶:裡面裝米、糖果、香煙、檳榔等給好兄弟。
大銀、小銀:給亡魂用。
大型法會(普渡型打城)會有:
紙紮金銀山。
紙紮衣服、紙紮元寶。
紙紮小房屋、紙馬。
紙船(「渡船」用途)。
小型家庭型可簡化成:
飯菜、糖果餅乾、水果。
陰司銀、往生錢。
壽金、刈金少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