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城
打城

「開城門、審亡魂」——台灣「打城」科儀的陰間司法儀式

破獄、解冤、封城——一場『打城法事』的生死對話

「打城」又叫「打枉死城」、「打城法事」、「打城科儀」是民間信仰、道教與佛教文化中的概念,指非正常死亡(如自殺、他殺、意外等)的亡魂停留在陰間場所─枉死城,相傳這些亡魂因陽壽未盡或怨氣未消,無法輪迴轉世,需在枉死城中等待超度或因果了結。打城目的是東嶽大帝城隍爺、王爺或地藏王菩薩「開城門、審罪魂、超渡亡魂」,也能討公道、伸冤、化解冤怨、破煞常見於:喪事(普渡亡魂)、廟會(驅邪鎮煞)、化解冤親債主、農村除煞、安宅鎮宅。

所以「打城」就是:

  • 召請神佛開審,登記在冊。

  • 讓無主孤魂有歸處、避免為禍人間。

  • 藉法事安撫孤魂、化解冤怨

  • 有時也帶「公審」意象,象徵討回公道。

「打城」常見場合

  • 亡者喪事超渡(避免亡魂為厲)。

  • 家宅或村落驅邪鎮煞。

  • 有人被認為「卡到陰」或「犯煞」。

  • 化解冤親債主。

  • 廟會或普渡時的科儀。

城門不是哪裡都能亂開,要看地方主神同意。所以請道士選地點時,會看風水、看地理、看主神同意。道壇也會用符令「劃界」,確保陰陽分明,避免「打完城,陰魂沒關好」跑進別人家。中南部與北部的做法略有不同,細節上會因地方習俗、廟宇傳承而有所變化,但核心目的都是為亡者解除一切執念與苦難,安慰家屬,並促進社區的集體療癒與文化傳承。

如何打城?

在民間信仰和道教文化中,「打枉死城」是指通過法事幫助枉死亡魂脫離陰間苦難、早日超生的儀式。以下是傳統道教及民間常見的超度流程(具體做法可能因地域、門派而異),以下是相關內容的整理:

一、祭拜時間

  1. 農曆七月普渡七月初開鬼門不打城七月中旬以後才「打城」目的是收伏孤魂、安撫好兄弟,先請陰魂、後超渡

  2. 喪事科儀:頭七、三七、五七、尾七、百日、對年專門為亡者超渡。這種是「私人」為亡者辦 ,日子常由法師道士根據亡者八字、家屬生肖擇定。

  3. 廟宇普渡、清明、冬至:若辦法會也可安排打城。

  4. 化解煞氣、鎮宅家裡出狀況(卡到陰、犯煞), 特別請道士看日課挑陰陽兩利的日子打城

    打城時辰:

    日落以後 → 午夜前,因為陰魂夜間活動,傳統說陰氣旺,請得到魂。

    部分法師會在深夜 →「子時」(23:00–01:00)舉行· 被視為陰陽交界的時間。

    也有白天打城的,如果主神允許,特別是喪事或廟會。

二、打城地點

  1. 廟宇:最正式,神明鎮場尤其是東嶽大帝是主神 ( 佛教則為地藏王菩薩 )。有些大廟一年會有定期打城法會,普渡時加開「打城」場次。優點:神明鎮場、香火旺、氣場強。

  2. 家宅針對家中煞氣或陰魂纏身若是針對「家裡犯煞」、「冤魂纏身」、「祖先未安」才請法師到家裡打城。法壇設在家門口或院子,也有人會在空地搭棚。

  3. 墓地、靈堂專超渡亡者若是專為某亡者、先祖、無主孤魂,法壇就設在墳前或墓園空地,常見在喪事尾七、百日、對年等超渡法會裡,目的是「就地審魂、就地超渡」。

  4. 公共空地大型普渡、村落法會大型普渡或村落聯合法會,租用空地、田間埕地、廣場,會搭棚設壇,擺陣請神,特別是農村、沿海漁村,每年農曆七月普渡時常見「打城」節目。

  5. 水邊超渡水鬼、水厲部分地區專門為「水死孤魂」或海上亡魂 , 在河邊、港口設壇打城。

  6. 靈堂、殯儀館:辦喪事時的超渡科儀裡,也可以「打城」。在靈堂內外設法壇,請神明「點名審魂」 特別是傳統道教喪禮裡「破地獄」「打城」是重要段落。

三、準備供品

打城供品主要分兩大類

  1. 供神的,給神明、判官、陰兵差役。

  2. 祭亡魂的 ,給孤魂野鬼、超渡對象。

拜神的供品

  • 酒三杯

  • 茶三杯

  • 清水三杯

  • 三牲若場面正式· 豬、雞、魚(或其中一牲也可)· 供神時用。

  • 紙錢:

    · 壽金、刈金 →給神明用

    · 往生錢 → 給陰差和亡魂

  • 水果三或五樣:蘋果(平安)、香蕉(招福)、梨子(離災)、橘子(大吉)、葡萄等

祭孤魂的供品

  • 飯菜數樣,葷素皆可, 傳統喪家或普渡多用素菜。

  • 三牲香腸、雞肉罐頭、魚罐頭。

  • 水果三或五樣:蘋果(平安)、香蕉(招福)、梨子(離災)、橘子(大吉)、葡萄等

  • 發粿、紅圓(發財、好運)。

  • 甜點、餅乾、糖果給孤魂野鬼吃,安撫和「請吃甜」

  • 貢品桶裡面裝米、糖果、香煙、檳榔等給好兄弟。

  • 大銀、小銀給亡魂用

大型法會(普渡型打城)會有:

  • 紙紮金銀山。

  • 紙紮衣服、紙紮元寶。

  • 紙紮小房屋、紙馬。

  • 紙船(「渡船」用途)。

小型家庭型可簡化成:

  • 飯菜、糖果餅乾、水果。

  • 陰司銀、往生錢。

  • 壽金、刈金少量。

打城供品
打城供品

四、打城科儀

安壇、立法座

設立法壇:香案、供品(三牲、水果、酒、茶、燭、香)、紙錢、疏文、法器。

  • 法師(道士)設「法座」或「城門陣」(用令旗、符籙布置)。

  • 佈置象徵「城門」的結界,讓後面能「開門」請陰魂進入。

    目的是劃分「陰陽界線」,設置儀式空間。

淨場、淨身

  • 法師淨壇、淨身:用淨水、柳枝灑淨或符水。

  • 口誦淨咒,淨化場地避免邪穢干擾。

    目的是「掃穢避邪」,保證法事順利。

召神請將

  • 上香請神:邀請當地城隍爺、土地公、東嶽大帝、地藏王等神明協助。

  • 念請神咒、奏表文,請神明「降駕臨壇」。

  • 插令旗、擺香案表示神明已到。

    目的是請「陰間官府」正式主持審理。

開城門

  • 主要的「開城門咒」或開門符令。

  • 法師用令旗或寶劍以法術或刺破紙紮城門,象徵打破城門,讓亡魂得以出城。

  • 誦咒:「開城門,放孤魂進堂受審」有時配合銅鑼、法鈴聲,引陰魂入陣。

    目的是「允許亡魂進來受審」,也是陰陽交界的開端。

引魂、點名

  • 法師喊名冊、念引魂咒:「孤魂野鬼、冤死枉死、有名無名,盡來受審!」

  • 可能唸「生辰八字」或「亡者姓名」如專場超渡。

  • 請陰魂列隊站好受審。

  • 部分儀式裡法師模仿神明或差役「唱名點名」。

    目的是「把該渡的亡魂請進來,確保他們來聽審」。

審問、開堂

  • 法師扮演神明審魂(或代神明傳令)。

  • 念「開審」疏文、質問亡魂:「爾生前何名?何事作祟?」、「有冤者可伸冤,有怨者可陳告!」,模擬「公堂」情境,有時加上判官、差役戲劇性唸白。

    目的是「問清來意、了解冤情」,給亡魂交代。

申文、上表

  • 書寫或宣讀「打城疏文」「申審表文」。

  • 向天庭或陰司呈報,請准超渡。

  • 燒化表文,讓陰間官府收文辦案。

    目的是「官方認證」法事程序。

度化超生

  • 誦經、誦咒(例如《拔度咒》、《三官經》、《太上救苦經》)。

  • 化符令,讓神明判「赦罪、放生、投生善道」。

  • 法師頌「赦罪文」或「開釋文」。

  • 焚化紙錢、替亡魂買路費。

    目的是「幫亡魂解脫、投胎、避免害人」

謝神、封城門

  • 「封城門咒」或符令,令陰門關閉。

  • 道士用寶劍或令旗「封門動作」。

  • 口誦:「封城門、閉陰路,免留餘孽!」

  • 免陰魂再逗留人間作祟。

    目的是「結束法事、隔絕陰陽」。

撤壇、分食

  • 叩謝諸神。

  • 撤壇、收法器。

  • 供品分食給參加者(象徵平安)。

  • 有時燒紙船、紙馬、金銀給陰魂。

    目的是「送神安歸,平安散會」

打城拜拜
打城拜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