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三朝洗兒:寶寶出生第三天的祝福儀式
寶寶出生滿三天,家裡可忙了,這天叫做「三朝」。最重要的一件事,就是請接生婆來給新生兒「洗身驅」。接生婆會在灶邊燒一大鍋水,水裡放著桂花心、柑仔葉、龍眼葉、還有小石頭和十二枚銅錢,滾滾冒香氣。這可不是普通的澡,而是希望把「穢氣」洗掉,帶來好命和福氣。
洗澡時,要特別準備一顆圓圓的石頭,輕輕在寶寶胸口「搭三下」。大人們會說:「來來來,做膽喔,膽子大、好養活!」希望孩子長大後有膽識、勇敢、不怕事。石頭要選圓的,象徵孩子的性情圓融、有智慧、能變通。不過,傳統上如果是女兒,就不用「做膽」。老人家會說「女孩子命好養,命比較輕」,所以免了這道手續。水裡還有柑仔葉和龍眼葉,討的就是個「甜」字和「繁茂」的好兆頭,盼望孩子像水果一樣甜美可人,人生事業也能枝葉茂盛。
洗完澡,拜神明、報祖先
洗好香噴噴的澡,穿上新做的小衣裳,大人就會把寶寶抱到大廳。這時,要拜很多神明:註生娘娘、七娘媽、媽祖、觀音菩薩……( 如果家裡有供奉的話 ),還要祭告祖先,拜床母,正式向天地報上孩子的名字 ( 如有取名的話 )。
供桌上還有一隻雞。特別規矩是:
這天拜神用的雞要「腳直直」伸著,不能折起來。象徵小孩腳力好、長得健壯。
這隻雞是產婦的「磧腹雞」,吃了對身體好,補元氣。
平常拜拜倒酒要分三次,這天卻只能「一次倒滿」。大人會說:「這樣才不會到處撒尿,長大會乖有規矩!」
報酒:回娘家報喜
三朝這天還有很重要的習俗,就是「報酒」。新生兒的父母要準備油飯、雞酒,帶回娘家報喜。娘家人聽到消息,可開心了,會回送各種補品給女兒坐月子用。傳統裡,出嫁女兒的父母在沒生小孩前,不大好意思到婆家。生子後,娘家才會「第一次」正式去婆家幫忙坐月子,這叫做「做新親姆」。
分油飯,送祝福
除了回娘家,家裡也要煮一大鍋油飯分給親戚鄰居。收到油飯的親友,會「回禮」白米,叫做「磧盤」。白米上會放小圓石,寓意「頭殼硬、身體勇」。之後的十二天、二十四天、滿月,也都要再分油飯。親友回禮時還會在白米上放紅紙、小石、黑豆,意思都是祝福寶寶健康結實。而親友送的禮也很實用──雞酒、麻油、麵線、豬肝、豬腰,都是幫產婦補身的好東西。
整個「三朝洗兒」就是這麼熱鬧又溫馨,從洗澡、拜神、報喜到分油飯,滿滿都是家人對新生寶寶的疼愛與祝福,希望他平安健康,順利長大成人。